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孫啟璟表示,螢光增白劑可經皮膚病滲入人體或刺激性皮膚導致過敏,成人內衣褲因與皮膚接觸密切,業者不應添加螢光增白劑,嬰幼兒皮膚較為細嫩,更不宜穿著含有嬰光劑的衣服。
台大化學系主任黃良平也指出,美、日乙禁止嬰兒衣物使用螢光劑,且因螢光劑可能致癌,又不易分解,一般日本廠商也都盡量避免使用。消基會說,許多消費者不但喜歡雪白的衣裳,也愛用標榜洗衣物變白的的洗衣粉,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有些環保人士就主張,以肥皂絲洗滌衣物,尤其是嬰兒衣物,減少螢光劑的侵害。
另外,俗稱為福馬林的甲醛,也是常用於伊物的化學成分,可防縐,使衣物硬挺,國內紡織業者使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,但甲醛會引起皮膚養、痛或是發紅,也會汙染環境,日本也規定嬰兒衣物禁用福馬林。
建議你買衣服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丟到洗衣機去洗.但是請你注意有的洗衣粉也含有螢光劑和吊藍光的染料,>所以挑選洗衣粉也很重要.
如何在購買衣服時知道是否有螢光劑呢:
把衣服放在有螢光燈管照射之下,(驗鈔燈)沒有的話(補紋燈)也可以驗的出來,就會看的出有很明顯藍白磷光,透過紫外線的照射後,光線強度越強就表示螢光劑含量越高。
紡織品在染色整理加工過程中,若添加螢光劑,會有增豔效果,讓外觀看起來較為亮麗,一般來說,雪白色、純白色的紡織品一定會添加螢光劑。
至於甲醛則是一種易燃、易揮發且具毒性的腐蝕性氣體,其水溶液也就是俗稱的福馬林,被用來加入紡織品中主要具有防霉、防皺、防縮水增加衣服的硬挺度的功能。
時下流行的復古牛仔褲或是色澤深淺不一的牛仔褲,在漂白染洗過程中,都會使用甲醛。但因為甲醛具有揮發特性,只要添加量在安全範圍內,經過數次洗滌,就可以將殘留於紡織品上的甲醛完全釋放。
螢光劑辨視
檢測紡織品是否含有螢光劑,可透過專業儀器、紫外線燈及驗鈔筆來檢測。另外由於螢光劑也分為可遷移及不可遷移的型態,消費者在使用布織品前應先自我檢測是否含螢光劑,尤其是可遷移性螢光劑,否則不只造成肌膚過敏,也會沾染其它衣物。
遷移性螢光劑辨視
部分品質較差的毛巾可能添加可遷移螢光劑,可試著將含有螢光劑的紡織品與不含螢光劑的紡織品相互摩擦。
再以驗鈔筆照射,如發現原本不含螢光劑的產品也出現螢光現象時,表示為可遷移螢光劑,不要使用此類紡織品。
甲醛辨視
直接將衣服拿起來聞一聞,是否有濃濃的魚腥味。
用手輕搓衣服,摸起的觸感較硬,或是布料很薄摸起來卻過度硬挺。
將衣服蓋在接近眼睛的位置,若含甲醛,會因受刺激而有想流淚的感覺。
小提醒
用無磷且不含螢光劑的中性洗劑來清洗。洗劑若含螢光劑易移轉,衣服越洗螢光劑越多,因此市售增豔洗衣粉也別常用。
而織物上的螢光劑又會造成什麼傷害?
螢光劑會導致人體過敏。
紡織品、布品買回家後應先下水洗淨,就能洗去如甲醛的化學成分。但清洗衣物還應將洗劑沖洗乾淨,若洗劑殘留,長時期穿著會造成肌膚負擔出現紅腫發癢,嚴重時就得看醫師治療。
螢光劑的危害:
台大化學系主任黃良平也指出, 美、日乙禁止嬰兒衣物使用螢光劑,且因螢光劑可能致癌,又不易分解,一般日本廠商也都盡量避免使用。
螢光劑有害健康
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教 授表示,螢光劑分成2種,一是用於螢光筆、紡織品「螢 光染料」,主要是用來讓色彩更鮮明美麗;另一種則是用於紙張、白色衣物上,主要是用來漂白的「螢光增白劑」。這2種螢光劑都含有毒物質,以增白螢光劑來 說,裡頭含有8大類主要化合物,而每種主要化合物其下又可細分出300種到400種不同化合物,每種化合物的毒性不一。這些物質一碰到身體,會讓皮膚出現紅腫、發癢,嚴重時會毒害身體,引起肝、腎臟病變,造血功能失調,甚至會引發癌症。